芒果评书--《刀峰上的圣人》范蠡一个被封神的男人

in 书籍 with 1 评论热度140℃, 共4149字,需要11分钟

如果
说到用兵,他用兵如神,兴一国,灭一国;
说到为官,他官至相国、大将军,爵至上大夫;
说到经商,富甲一方,三散家财,又三致千金;
说到生活,他携西施泛舟西湖,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古稀之年,寿终正寝;
唯一的遗憾,就是晚年丧子,他的韬略与智慧却救不了自己儿子的性命。
他就是堪称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界圣星,民间敬为财神的范蠡。没有他,就没有勾践的卧薪尝胆。

e69.jpg

少年范蠡:遇良师,交益友,寻明君

古代形容人才时总喜欢说文韬武略,学富五车,(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头疼,学会两个成语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我想知道的是:到底都有哪些韬和略,都读过神马重要的书。)范蠡年轻时也不例外,他虽出身贫寒,但天生好学,运气也不错遇到了一生的恩师,也是学富五车,这个人就是计然,计然有些人不熟悉,但是老子大家都知道,计然是老子的关门弟子,而且将道家思想总结出了一套应用理论《计然七策》《文子》,计然这个人见多识广,四处游学,广泛接触了儒家思想及一些兵家谋略。
刚好游学途中可能在范蠡家蹭了顿饭,又发现范蠡有点人才貌,所以决定培养他,把《文子》《致富奇术》《计然七策》及一些儒家和兵家的东西教给了范蠡,以至于20岁以前的范蠡在同龄人中经常出言不凡,有些名气。
名气大了就容易暴露,20岁这年,当时的小县令文种(他也是个学富五车的人)求才而来,一交谈,发现果然有点不凡,也邀请范蠡出来报效国家,但是当时的楚国,不是贵族出身,根本没有什么机会,所以他两一起做了5年的好基友之后,投奔了比较弱小,求贤若渴的越国国君允常,就是勾践的爹(选择是不是很重要),在越国得到重用。

青年范蠡:学以致用强越国,略施小计胜阖闾

在14年的时间里,两人帮助越国开疆辟土,富国安民,把一个小国干到了可以和吴国抗衡的国家,两人的地位自然很高,在范蠡39岁的时候,越国国君允常去世,他的儿子24岁的勾践继位,此时吴王阖闾听说允常去世,决定趁此机会立即攻打越国,一路打到了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当时的越国处于发展中,兵力上没有优势,不能久战,必须快速结束战斗,范蠡生一计:他将当时越国的几百个死囚犯组织起来,给他们一次死得伟大的机会,不但可以摘除罪名,还可以全家受益。

开战这天,越国的死囚组成的敢死队来到阵前向吴军挑战,但是奇怪的是他们并不进攻,而是排成三行,分别步至吴军前,齐声呐喊着,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自刎身亡(场面自行脑补)。吴军哪里见过这种情况,更没有想到越国人如此不怕死,吴军军心大乱,越军趁机四面袭击吴军,吴军战败,越国大夫灵姑浮(越国大将)用戈攻击吴王阖闾,斩落了阖闾脚拇指。吴王被迫撤军,军队退至七里,而阖闾也因伤重去世,在他临终前,告诉自己的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要忘记越国,为我报仇。”从此之后,吴越两国的恩怨开始了。
这里要提一下勾践,他年轻气盛,比较自我,经此一胜,更是认为吴国不堪一击,非常自满,范蠡经常劝诫。

中年范蠡: 忍辱负重助勾践,灭吴国

终于在两年后,勾践听说吴国秣兵厉马,他决定先发制人,范蠡多次劝说,认为越国还没有和吴国正面作战的能力,但勾践根本不听,结果在吴国名将孙武和伍子胥的策划下(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那个写《孙子兵法》的孙武,以后会专门讲),越国惨败,被困会稽山,此时范蠡建议勾践要委曲求全,先活下去才有机会,并且断言,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越国。

232331.jpg

勾践这个时候想起了范蠡平时的劝诫,开始从内心重视范蠡和文种,他采纳了建议,向吴国求和,并且愿意去吴国做夫差的马夫,每天住在马棚,为夫差牵马(范蠡陪左右),在古代,士可杀不可辱,此等屈辱比死了更难受。勾践从此开始了屈辱的10年,在这10年里,范蠡一直陪他左右,并且和文种一起定制了《伐吴九术》,里应外合等待东山再起(此时文种留在越国代理朝政,)。

大家都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那是勾践从吴国被放回来之后的事,在这之前,他在吴国如何取得夫差信任,能被放回来,这里还有一段范蠡导演,勾践主演的吃翔的故事。
勾践和范蠡初到吴国时,吴国军臣有很大的争议,以伍子胥和孙武为代表主张杀掉他们,理由是:能忍如此大耻之人,必有大志,要除后患。
而以伯嚭为代表的认为勾践不足为惧,留下他性命能更好统治越国,实际上伯嚭位高权重,但贪财好色,早就被文种用财色收买。夫差也很犹豫,终于有一天,夫差病了,大夫们不能确诊,这时敏锐的范蠡察觉到了机会,他冒死劝说勾践,让他进宫用尝试粪便的方式为夫差断病(范蠡懂医术,所以大家平时多学点,有些技能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勾践心神领会,果不其然断出夫差病症,开了药方,并告诉啥时候能好。

后来一一应验,这件事情让夫差非常感动,他力排众议,入吴三年后,放勾践和范蠡回到了越国。

发展耕种和人口
文种也对耕种问题和如何提升国家人口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国家可以奖励对耕种比较突出的人家、还有养蚕、织布都要给予不定时的奖励。尤其还要鼓励生育,增加人丁。规定男女到法定年龄必须结婚,不得延期超过3年,否则政府取消农业上的一切奖励,还得多交一成的粮食,最后还要治父母的罪;还有上了年纪的男人不准娶年龄超过自己15岁的女子为妻;妇女在怀孕七个月以上都要到政府部门登记,由政府派医生定时检查,临产前和产后的几天全由政府医生照顾;生孩子的国家有奖励不管男孩女孩,凡事家有两个儿子以上的,只需要自家养活一个,其他的由国家给钱或者给粮食养活。”

伐吴九术
“这谋术有九,以后就用来对付吴国 ,就叫伐吴九术吧,其
一祭拜天地鬼神;
二是送金钱财物,以取悦吴国君臣;
三是高价买进吴国的粟米,以减少吴国的积粮;
四是多送美女,以消磨敌人的斗志;
五是把能工巧匠和优良的木材送去帮他们多建宫殿,以削弱吴国的财力;
六是贿赂吴王身边的奸臣,使之败坏朝政,扰乱他们的决策;
七是离间吴国的君臣关系,以除掉吴王的臂膀;
八是积蓄粮草,充实国力;
九是铸造武器,积极练兵,等待敌人露出破绽,乘机进攻。”

此后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越国一直臣服吴国,还出兵帮助吴国攻打其他国,而且范蠡把自己心爱的绝世美人西施送给了夫差,勾践也很争气,卧薪尝胆,期间也想报仇,但都听了范蠡建议,稳了下来,继续执行《伐吴九术》的方针。

终于,经过八年的发展,越国开始反攻,此时的有力条件为:首先吴国野心膨胀,和晋国准备在中原争霸,左右不顾;其次伍子胥已经被成功离间,自杀而死,孙武心灰意冷,归隐山林;最后,越国兵多粮足,所实行的九术只用了三个就已经见到了效果。

越国攻吴的第一战就杀死了吴太子,经过10年时间,吴国被越国所灭,期间吴国夫差也想效仿曾经的勾践,求和求生,但被拒绝,后来夫差蒙面自杀,他死时说,无颜见伍子胥,因为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真是神算。
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范蠡和文种又助勾践收服了一些小国,勾践称霸诸侯。

晚年范蠡 三次散金还复来,智未救儿天理在

勾践称霸时,范蠡已经68岁了,应该到了安享胜利果实的时候,但是他却力劝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勾践曾经说过,愿意分一半江山给他们,文种有幻想,另外文种也受到愚忠思想的影响,他下不了决心。最终范蠡携西施离去(历史有争议,但我愿意相信这个结果),开始了他的经商生活,而文种不久就被勾践赐剑自杀,勾践说:“子有阴谋兵法,顷敌取国。九术之策,今用三已破强吴,其六尚在子所,愿幸以余术为孤前王于地下谋吴之前人。”勾践的意思就是,九术用了三个就胜了,但是还有六个在你那里(我不放心),那你就留到阴间讲给先王,让他们去战胜吴国的先王吧。

46f330a7a2.jpg

范蠡离开后,改名“鸱夷子皮”,意思就是酒囊袋子,比喻自己能屈能伸,能俗能雅。用计然曾经给他的致富理论开始经商,富甲一方,在齐国的时候,还被国君封齐相,但是他只做了三年就辞退了,并且把一些财富分给当地人后就离开了。他认为,这么轻易的就做到这样的位置,是不吉利的。离开后他用相同的理论再次致富,而且比以前大得多,被世人称为陶朱公。

范蠡的六大经商思想

一是预测行情,窥其先机

重视市场行情,把握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合适的时间点针对性地生产某一类产品,做到能紧跟市场的脚步。

二是贵贱复反,贱买贵卖

做好价格方面的研究,同一物品在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时价格是呈反比的,价格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要掌握这一规律,在价格低时买入,价格高时卖出。

三是完物上种,质高货真

做生意以诚信为本,做出来的商品坚决不能偷工减料,把顾客当作上帝,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

四是薄利多销,不敢居贵

“范蠡主张“不敢居贵”,仅“逐什一之利”。卖坚决不抬价,坚决不压价,不在物品价格方面多花工夫,争取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多的销售额。

五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天旱预先进船只,天涝预先进车辆。大水年预做车子的生意,因为这时用船,车子没人买,价贱,水灾过后,车子将成为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抢手货而涨价,可以赚钱。反之亦然。

六是加速周转,行如流水

范蠡主张“无息币”和“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的观点,希望能加快商品与货币的流转,这也是为什么他主张“薄利多销”的原因,能够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效率最大化。

微信截图_20200219222848.png

范蠡儿子的故事

二儿子在楚国杀人了(富二代惹点事很好理解),范蠡决定派小儿子去营救,他给小儿子公关活动的费用是一千镒黄金。正当小儿子要出发时,朱公的大儿子不干了。他说:“家里的长子叫做家督,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长子去,却派小弟弟,这说明我是不肖子。”说罢就想自杀。

朱公的妻子(西施吧)也替儿子求情,说:“现在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得了二儿子的命,却先丧失了大儿子,该怎么办?”

朱公不得已就派了大儿子。朱公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到了楚国以后去找一个旧日的好友庄生。他嘱咐大儿子说:“到了楚国以后,要把千金送到庄生家,一 切听从他去处理,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

这个长子去了,可是他却瞒着父亲私自带走了几百镒黄金。

朱大公子到了楚国按照父亲要求做了,但是他多了个心眼,不敢全部押宝在庄生身上,把自己私自带来的黄金送给了楚国一个主事的达官贵人。

庄生找了一个机会进宫面见楚王,找了一个理由就是:“某灾星移到楚国,这将对楚国有危害。”然后说服楚王准备大赦天下。
朱大公子听闻此事,他以为,既然是大赦,弟弟一定可以释放,一千镒黄金等于是白白扔在了庄生那儿,根本就没有发挥作用,于是去见庄生那里要回了黄金(现在知道为啥陶朱公要派小儿子去了吧,老大经历了范蠡从0到1的过程,体会艰辛,自然珍惜金钱,而小儿子锦衣玉食,不懂怜惜,反而可以救儿子)。
庄生受此羞辱,面子很难堪,他其实本意就想救出来后再把黄金还给范蠡,因为老大去拿黄金时,根本就没动过,庄生是高士,面子是最重要的(士可杀不可辱啊)。

于是他再一次进宫对楚王说:“我上次所说的某星宿的事情,您说想用德义之事来救,现在,我在外边听路人都说,陶地的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楚国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楚王的人(大儿子多个心眼也送了别人黄金),所以您并不是体恤楚国人才实行大赦,只不过是因为朱公子才实行的大赦。”(自圆其说的能力可以称作骗子的鼻祖)
楚王一听大怒,于是下令,先杀掉朱公的儿子,再进行大赦。最后朱大公子只能是带着弟弟的尸体离开了楚国。回去后,范蠡劝家人不要悲伤,他早就料到这种结局,还说杀人偿命,这算是最好的结局。
所以,因果报应,天地造化,无论你有多高的智慧也是枉然。你所做的,无非就是根据规律做事,不妄为!

微信图片_20200219214352.jpg

范蠡88岁去世,被后人称为商圣。
范蠡的一生,综合了道家、儒家、兵家思想,但是道家思想对他影响最深,在人生最关键的几个决策中,都离不开道家指引,所以在我们的国学学习体系中,我们把范蠡归为道家。总之归类不重要,为我所用才重要。

Responses
  1. 陈重辍:文章真不错https://www.aayyn.com/aayyn/2888.html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