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评书-论一个有偏执狂和精神分裂的人是怎么诞生的

in 书籍 with 0 评论热度45℃, 共1469字,需要4分钟

《象棋的故事》

创作背景

茨威格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经历了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因为遭到纳粹党的驱逐,不得不长期流亡国外。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茨威格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于1942年在巴西服毒自杀。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曾这样评价道:茨威格在全世界所赢得的声誉实至名归,在时代的沉重压力下,他尽管天赋极高,意志力却崩溃了,这真是令人无比悲痛。他最让我欣赏的一点就是具有独特的天赋,能够凭借心理上和艺术创作上的技巧栩栩如生地重现历史上的某些时期和人物形象。

《象棋的故事》就是茨威格在这样沉重而又绝望的压力之下创作出来的。

故事前线

《象棋的故事》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是痛斥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荼毒及摧残。茨威格用象棋作为引线,巧妙地串联起了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象棋高手。

米尔科•琴多维奇,一个智力低下却在象棋才能上展示出了过人天赋的象棋世界冠军。他起初只是一个再平庸不过的孤儿,尽管被好心的神父收养后有了很多学习的机会,但依然十分愚钝,而且对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漠不关心。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显示出了在象棋上的天赋。短短数年时间,这个无知的少年一跃成为了世界冠军,收获了名誉和金钱,实现了人生最华丽的转变。

看到这里,琴多维奇的人生际遇一定会让你觉得他就是故事的主角,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茨威格在书中写道“他笨拙地利用自己的天才和荣誉,见钱就捞,愚蠢到不顾脸面的地步,而且表现得小气、鄙俗和贪得无厌。”

琴多维奇的种种行径都是那个残酷世界中强烈欲望下的产物。在他的思维世界,除了荣誉和金钱,已经别无他物了,而为他博取无限荣光的象棋只不过是获得满足感的工具。

故事进展

故事里真正的主人公B博士——一个业余棋手,曾经就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B博士出身于奥地利一个古老的名门望族,从事法律咨询,并管理大修道院与皇室成员的财产。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进攻维也纳的前一天,B博士就被逮捕了。

my-future-f765b0f9-a0de-414f-85ee-6dc07f031863.jpg

不过,纳粹党并没有把他关在充满折磨、刑讯与杀戮的集中营,而是我们上述所假设的那个环境之中。虽然这种行为看起来更像是纳粹主义所施行的人道主义,然而对于B博士来说却是极其凶险恶毒的狡猾手法。因为原本能够感知触碰的现实世界忽然间消失了,自己就像置身于一片虚无之中。

与世隔绝的日子让B博士精神日益紧张,生怕出现一点点的错误和破绽。这种对精神上的折磨,对于B博士来说似乎比肉体还要残酷。因为人一旦被孤立在虚无的环境下,就失去了支撑下去的力量。
棋谱的出现,恰好满足了B博士对外界的渴望,使他的精神有了寄托。然而当B博士完完全全驾驭了棋谱之后,它也就失去了新鲜感和价值,B博士再一次坠入了深渊。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自己一分为二,互相对弈。棋盘上的黑白棋子就像是B博士的两种精神人格,互相挣扎,互相搏斗。

故事高潮

在与米尔科•琴多维奇的对弈中,如果仅凭借棋艺,B博士一定会战胜米尔科•琴多维奇,前两局就是最好的证明。可是,为了挽回荣誉的琴多维奇不惜使用卑劣的手段,利用心理战让B博士仿佛回到了曾经被囚禁的日子。B博士开始意识不清,思维混乱,就像梦游者一般。他放弃了,也不得不放弃,他说,这是最后一次下棋。

思考

我总觉得茨威格就像是故事中B博士,在与法西斯的斗争中败下阵来,成了牺牲品。

文摘

我平生对患有各种偏执狂的人、一个心眼儿到底的人最有兴趣,因为一个人知识面越是有限,他离无限就越近,正是那些表面上看来对世界不闻不问的人,在用他们的特殊材料像蚂蚁一样建造一个奇特的、独一无二的微缩世界。
下棋的兴趣变成了下棋的兴致,下棋的兴致变成了一种下棋的狂热,既而发展成一种嗜好,一种控制不住的狂躁。
同一个大脑同时对一些事情既应该知道,又不应该知道,作为白方在行棋的时候,它能奉命忘掉一分钟前黑方的愿望和意图。这种双重思维其实是以意识的完全分裂为前提的,大脑的功能就像机械仪表一样,开关自如。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