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摘要: 前几年的生活状态一直觉得自己应该拥有一切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找
到的物品好像这样就有安全感一样,但是后来突然某个时候强行要求自己只有简单日
常用品时竟然也能活的下来,原来并不是少之不可。
看了《断舍离》,觉得人活的累也可能是因为不会给自己做减法,要做的事一件
件越积越多,不好的情绪一直堆积在内心不会发泄,像上次看到那个逆行的小哥一样,
最后只会把自己压垮。从今天起,开始学着整理自己的空间,用不到的东西不再留着
占地方了,该舍弃的还是扔掉好。不好的情绪也不要一直压在心里了,排泄不了就去
忘记,该扔就扔,该删就删。还有很多值得做的事在等待我们,学会舍离,look
forward~
01 什么是断舍离
“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用作者的话说,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
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已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在断舍离中,最重要的就是筛选物品。筛选时要考虑两个维度,我与物品的关系轴,和当下这
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我们筛选出来的物品,必须是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物品。
面对一件物品,我们考虑的不是“它还能用吗?”,而应该是“我要用它吗?”
断舍离的主语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时间永远是现在时,如果一件物品现在用不到,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需品。
02 无法丢弃的理由
如果你在纠结什么是必需品,不妨先问一下自己,家里到底哪来那么多东西。
是啊,为什么家里会有那么多东西呢?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
这基本上是我们人类的天性使然。我们人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物质极度匮乏的状态,
有了上顿没下顿,东西要是不攒下来,很可能就再也得不到了。
然而,现在已经是物质过度泛滥的时代,要什么东西基本上都可以买到。再加上消费社会坑人
的打折广告,直击人们的捡便宜心理。买到就是赚到,走过路过别错过。
扪心自问,有多少同学在双十一买东西,明明是为了省钱,却看到每样东西都打折,每样东西
都好便宜,一想到不买就要等明年了,结果一冲动买了一堆,生活费啥的一下子全没了。过后清醒
才发现,自己不仅上了商家的当,家里还多了一堆不会去用的东西。
我们居住的空间是固定的,而物品只进不出,杂物就越堆越多。最后整个房间就处于便秘状态。
作者认为我们家里的使用物品也遵循二八法则,真正有用,必需的东西也只占家居所有物品的
20%,剩下的 80%,是可有可无的,并不是一定要有的。
不使用的东西,那就扔了吧。可是,很多人扔不下手,比如以下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逃避现实型:
这种人在家的时间非常少,他们看起来都很忙,聚会啦,活动啦。可是他们自己
没有意识到,其实正是自己不想收拾东西,不想待在家里,所以把自己弄得很忙必须外出的样子。
在家里的时间都很少,又哪来的时间收拾东西呢。
执着过去型:
这种人即使是现在已经不会用到的物品,也非要好好收起来不可,相册啦,纪念
品啦。他们多半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也有点逃避现实的含义。
担忧未来型:
这种人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得上而不停的囤积物品。在他们眼里,每一样东
西好像都有用。这种人占最多数。
相信同学们已经对号入座,明白自己属于哪一类人了。
坦白说,我是后两者,因为后两者的缘故,我只会把东西归整,从来舍不得扔,导致每次收拾
完东西,都保持不了多久又乱了。然后,最后以各种理由,变成了第一种类型的人。
03 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做的环节了。
一切从头开始,断舍离的思考法则是,以自我为轴心,以当下为环绕。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
问“它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
很多人扔不掉物品,是因为觉得很“可惜”。“可惜”是“珍惜物品”的代名词,扔掉还能用的
物品,心里会有负罪感。
同时,作者还提出了“可惜”的另一种含义,“爱惜物品”。如果我们真的是“爱惜物品”,就
应该是把它搬回家,好好使用它,而不是对它置之不理。
对于不需要,还用不着的物品,我们还强行把它留在身边,这种行为就像是:清宫戏里皇帝大
肆选秀女,招了一大批美人入宫,可宠幸的却只有固定几位小主。其余的被遗忘的小主们只能孤芳
自赏、独守空房、独自幽怜于深宫之中。性情耿直的小主还会咒骂:“昏君,招我入宫却不宠幸我,
白白浪费我的青春!”
看戏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心疼小主们何其无辜,为什么不放她们出宫,寻找自己的幸福呢?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放手,让被我们忽略的物品物尽其用,找到它们自己的幸福。
04 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1、 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1)选择场所。自己有多少时间可以收拾,以及收拾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重视健康及安全,
现在有一小时的时间,自己又不擅长分类,那就从冰箱的最上层开始整理吧。关键在于,只集中于
一点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觉地打开收拾的突破口。
(2)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标准是自己要还是不要,像是过期的罐头,变质的牛奶,
发黑的香蕉,这些可以毫不犹豫地扔了。扔东西的时候要说“对不起”和“谢谢”。
(3)取舍选择剩下的物品。不想扔掉某样物品,可自己却实在用不着,可以将它们进行回收
或者移动到别的地方,像是买到二手市场或是送人。送人的时候要说“请收下”,不能说“给你”。
最终剩下来的东西,都是自己精挑细选出来的。这些物品才值得我们去整理和归纳。
2、将大中小三分法用到整理收纳上。
记住,不要一下子就进行细致的分类,不然我们记不住或是引起混乱。所以要先大致的分成三
类,然后再细分成三类,以此类推,渐渐越分越细。
3、 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空间。
(1)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七成,比如抽屉,衣柜。剩下的三成空间既让我们有收拾的欲
望,也成为其他物品的出入通道。要是塞得满满的,想从里面拿什么东西出来,就要把全部东西搬
来搬去,太麻烦了。
(2)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五成,比如餐柜。东西太多的话,会影响空间美观。而且经过
筛选自己需要的东西,也可以空出五成的空间。
(3)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满一成,比如装饰性的空间。我们去美术馆看画,基本上是代
表性的名画独占一面墙的空间,其余的画放满一面墙。这样子,主次分明,一目了然。
通过限制总量,更加严格地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品味就自然而然的提升了。
4、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
(1)只需一个动作原则。不管是取物品还是收物品,我们追求靠一个动作就能完成。像是把
容器的盖子拿掉,包装袋不用橡皮筋而用架子封口。
(2)自立、自由、自在法则。自立让物品“立”起来,方便取用,而不是横着叠放,很容易
翻乱,比如厨房毛巾。自由指选择自由,让物品的摆放方式便于选择,比如杯子。自在是将那些立
不起来,不能竖着放的物品卷起来,自在地放,比如 T 恤,内裤。
05 解放内心,升华自己
平时收拾打扫之后,同学们看到自己整洁的房间,会不会有一股畅快感和解放感呢。我想会的。
当我们开始断舍离,以自我为中心地筛选物品,打造自己,用“需要、合适、舒服”代替“不
需要、不合适、不舒服”,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不允许房间混乱的情况再次发生。
强调一点,断舍离虽然提倡扔扔扔,但是绝对不是要我们一夜回到解放前,而是东西只买自己
需要的。
所谓断舍离,就是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信赖的自己,最终彻底脱离“没法收拾的自己”。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无论是双方距离走得太近还是太远,接触频率太高或是太低,都会出现问题。距离太
近,会觉得烦躁;太远,会感到孤单;接触频率太高,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太低则会产生被抛弃感。
人的烦恼大部分来自人际关系的问题,这些烦恼绝大部分都是源于“单方面的期待过高”——
过多地给对方施加自己的价值观。当对别人抱有期待,或是要责备别人时,要立刻意识到“首先自
己要做好!”,主动地开始行动。在不断地体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好如何与人保持恰当
的距离,学会抛开人际关系的烦恼。
一旦家里杂物量减少到最适度,进入了新陈代谢的良性循环,在精神方面的人际关系也会改善,
也就是人生本身一定会流动起来,形成了良性循环。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不再像从前一样紧绷着,
变得舒畅轻松起来,而且笑容总是挂满眉头。
从人际关系上来讲,这样的人既有从全局看问题的眼光,也能自由地察觉那些烦恼之人内心的
微妙。也就是说,断舍离既培养了全局眼光,又提高了关注细节的精度。
不管年龄如何,不管健康与否,如何才能让“当下”的自己获得自在的人生,如何充实地过好“当下”?
我们的终活要从塞在壁橱里的忘却物·执念物的断舍离开始做起。
断舍离,并不是充斥徒劳感的“收拾整理”,而是提升空间次元的“搬家”,同一个地方,同
一所房子,却有完全不同的风景,还有崭新的自己。
结语:
断舍离,正视现实,改变了犹犹豫豫、不敢直面问题、总是想逃避的毛病,
开启了新的人生。放下执念、放过自己便是收获另一种人生,便是看到另一个自我。也会赢得他人
改变世界。
本文由 芒果雪花汁 发布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转载前请务必署名
最后编辑时间为: Nov 11, 2019 at 11:13 pm